遵循智能医院建设标准化体系,可有效实现医疗流程标准化,提高卫生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
智能医疗评价指标体系,用于综合评价医院的智能应用和管理水平,指导和促进医疗机构的智能应用和建设。在这一制度下,应该围绕以“患者为主题”服务理念,“自顶向下”设计思路,“总体规划,临床先行,分步实施”设计原则,施工“物联网医院统一平台、标准化集成、实用应用、健康服务”。在医院信息集成平台的建设中,医院系统的一对一接口模式应根据医院信息互联标准化成熟度标准改为企业服务总线。(ESB)接口集成模式;通过整合分散的数据,可以优化医院的业务流程,依靠数据挖掘和分析,实现医院各业务应用系统、各部门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为医院的科研和管理提供支持。
积极投身医疗物联网RFID(无线射频识别)的应用研究,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根据医院临床需求,向移动护理、手术管理、临床输血、患者服务、物资管理、医疗质量控制等方面有序延伸,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
智能化手术室管理平台
国内医疗手术条件良好,但手术环境并不如意,时有医患纠纷产生,基于RFID技术构建智能化手术室管理平台便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开发的,系统借助物联网RFID多目标识别技术,完成患者、手术间、医护人员的识别匹配,同时对手术标本、手术用血、医用设备及高值耗材、药品、供应等的管理及使用进行实时监控,提高可追溯性,避免各种错漏发生。
一物一码,严格管控物资
物资管理系统混乱是许多医院的通病,采用物联网技术规范物资管控成为向智慧医院发展的必然。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物资耗材管理中的“人、地、时、物”同步管理,对物资耗材的计划、采购、入库、申领、出库等流程执行严格管控,在高值耗材方面确保一物一码。 不仅如此,物联网技术通过资产登记、标签绑定、资产报废、资产借用等步骤进行资产盘点,对空调、机房、水泵等能耗进行维护和管理,为医疗设备的成本合算和效益分析提供数据基础。物资的管控到位,是对医院和患者双方负责,保护双方利益的重要举措,这也是物联网医院建设的必要环节。
物联网人员定位
医院建设规模越大,患者对地图指示、方向标需求也随之攀升,如果这些基础设施跟不上,迷路问题就会愈发严重。其中,婴儿或幼童识别能力弱,物联网人员定位尤为关键。对佩戴于手腕或身上的RFID标签进行追踪,便可准确定位人员位置;终端APP可进行婴儿身份识别,实现母婴配对,查看婴儿实时定位,并有报警作用,让父母早时间知悉婴儿位置信息。
基于物联网的区域重大病情智能救治平台
诸如胸痛、卒中、创伤等重大病情,有着起病急、病情危重、致死致残率高的特点。据统计,每年新发心肌梗死约60万例,死亡率超过30%;脑卒中死亡人数近200万,占总死亡的22.8%。对于重大病情的救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医疗水平,这也是密切关系到国民健康的大事,必须予以重视。目前重大病情救治模块,存在医患信息不对等的情况:患者不了解医院资源,不清楚交通情况;院方不了解患者病况,无法及时提供医疗指导。不仅如此,院内各部门的信息传导也相对滞后,国民整体医疗常识、自救手段也严重匮乏。
基于这种医疗现状,借助物联网、车联网、5G通讯、互联网、大数据等工具,让医患信息成功对接,急救车辆得以及时运送患者到达救治点。该项目需要院前急救与医院急诊科协同、医院内各相关科室协同、上下级医疗机构协同,三者共同促进病情救治效率的提高,使救治模式和手段得以创新改进,为以后的重大病情救治做出示范。
平台总体架构呈现“5+1”模式,即急救资源物联化管理、急救车辆与车联网及智能交通对接、车载医疗设施物联网接入及智能化改造、智能急诊救治大数据分析、智慧健康提高工程五个方面,其产生的数据汇集到院内急诊平台,再由急诊平台做出响应。
医疗物联网的成就与未来
医疗物联网通过全市救治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共享,确保基层人员发挥救治作用,同时对居民进行病情预防知识和自救知识普及,形成一体化的病情救治模式。